緣分逼不來
發布日期:2014-03-06 瀏覽次數:21727
“鵬:打了好多次電話你也不接,或許在這里才能讓你看到。爸媽再也不逼你結婚了,今年回家過年吧!愛你的媽媽”。
2014年1月14日,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華文報紙在頭版刊出,一位中國媽媽以不逼婚為條件,勸兒子回家過年。這則以“給兒書”為標題,全文僅以上幾句話。
兒子玩失蹤,是因為逼婚太可怕了。一個帶本土特色的逼字,能逼出年輕人的焦慮,逼出親情的寡淡,逼出兩代人的隔膜,甚至于逼出“仇”氣來。
事實上,在現實語境中,逼婚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每逢佳節被逼婚”,人數不在少數的年輕人都是在硬著頭皮承受這一壓力。每到過年,被親友問“什么時候結婚”,成為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尷尬。更有甚者,過年時被密集安排相親。
何必逼兒女太甚?這在于做父母的在這種事兒上有一種強勢心理:逼你是為你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婚嫁年歲,不婚不嫁,不成體統。其實,說是為了孩子,可到底還是為了自己,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想要他念書給自己掙名聲時就禁止他戀愛,想要他結婚給自己掙面子傳宗接代時就強迫他相親,雖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說來說去,這樣的父母滿腦子尋思的,都是自己的那點兒樂子。無論如何,兒女自身的感受與選擇都居于次要地位。
一般做兒女的,沒幾個會無緣由地抗婚。婚戀遲遲沒來,多數是緣分不至。現代社會,人們都戴著面具生活,這一半兒找到那一半兒,不是一件易事。此外,還有就業、房價攀升、CPI漲幅比工資過快等諸多壓力,也給他們的婚戀增加了難度。伴隨人均受教育年數的延長,高學歷增多,談戀愛時間變少,更是讓年輕人婚戀年齡向后一拖再拖。
緣分是一種人生機緣,甚至是運氣,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緣分靠碰靠遇,逼是逼不來的。從社會學,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婚戀關系為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最有利于雙方充分發展的一種關系。意味著同甘苦共患難,還必須把對方看作獨立的人。可以說,做人難,做現實中的年輕人難,做婚戀關系中的年輕人更是相當地難。
婚姻是人生大事,多數人對之都是慎之又慎。其實,當下年輕人的婚戀問題,做父母的都很難插上手。在家庭內部問題上,做一個開明的老人,比什么都重要。兒孫自有兒孫福,對兒女不要逼得太緊,該放手時就放手,兒女個人的事主要由他們自己做主。越是讓他們自主處理自己的事,他們越是有可能更早地找到自己的幸福。(今 語)